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首要致病因,高血壓病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。有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經突破3.3億,平均每3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,在這3.3億人中,有1.3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。據溫州市衛生局透露的基層高血壓管理情況,有45.61萬高血壓病人正在接受正規化的健康管理,這意味著,他們堅持定期服藥、就醫隨訪。然而,按照高血壓近18%的發病率數據,溫州的高血壓病人超過150萬。
附一醫心內科張懷勤教授長期接診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,他透露,除了常見的老年疾病患者,中青年群體的高血壓患者更令人擔憂,“已經發現疾病的患者對血壓控制不重視,該群體知曉率非常低,甚至有人幾年都不會測一次血壓”。張教授經常收治一些血壓嚴重超標的病人,就診時上壓超過200mmHg的小年輕不在少數,而這個血壓值若出現在老年人身上,即會“爆血管”。
臨床上不乏自認為身體健康的重度高血壓病人。平時勤于鍛煉、牙好胃口就好、身體倍兒棒、吃嘛嘛香的“健康市民”,血壓值卻超過240mmHg;年紀輕輕的高中生,身體一向健康,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打游戲,興奮之時除了偶爾的心跳加快別無異樣,血壓一測:180mmHg。張懷勤教授透露,每個月都會接診7-8例學生高血壓病人,而自認為健康的高血壓病人更是數不勝數。
據調查,在高血壓的新發人群中,超半數病例是中青年上班族。醫生稱,很多年輕人發現高血壓的途徑,來自其他疾病的檢查中,頭暈、失眠、心率加快等均屬于高血壓的典型癥狀,但這些癥狀年輕人并不以為意,多數人將這些癥狀誤解為壓力過大。事實上,醫學上有一種高血壓被稱為“一過性”,即在壓力過大或者高度緊張狀態時血壓上升,壓力緩解后血壓會自動下降,然而,究竟是不是慢性的高血壓、是否需要接受治療,則需要患者定期量血壓和醫生的嚴密觀察。
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壓力指數對血壓有影響之外,張懷勤教授特別強調的是,噪音、強光、環境污染等因素都會影響血壓指數。
經常健身就能避免高血壓嗎?
42歲健身達人一測上壓達240mmHg
近5年來第一次測血壓,市民李先生驚奇地發現,上壓值高達246mmHg,超過正常血壓值的1倍。更令他難解的是,血壓這么高,平時的身體卻毫無不適感。
李先生是健身達人,每周都會定期約上好友進行羽毛球鍛煉,但凡周末,他還會選擇一些有氧運動,緩解壓力。每逢有朋友提起身體的小病小痛時,李先生總是以自身情況為樣本,建議朋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,才能趕走疾病。他認為,高強度的生活壓力下,能夠通過體育鍛煉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,是值得驕傲的事。
可就在上個月,原本是陪著朋友找醫生看病的李先生,隨意測了一次血壓,246mmHg的上壓,令這位健身達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平時毫無不適的身體,怎么會有這么高的血壓?為此,他多次進行了測量才確信血壓過高的事實。值得慶幸的是,他的高血壓尚未引起其他并發癥。
而另一位42歲的健身達人并沒有李先生這么幸運。市區的陳先生血壓輕微超標,由于身體毫無不適癥狀,他試圖通過體育鍛煉恢復健康的身體,然而上個月他被發現腦出血,雖然成功搶救,但身體偏癱。
為什么有的人明明是重度高血壓,身體卻毫無不適感?“這樣的病人還不在少數!睆垜亚诮淌诜Q,高血壓病人通常有頭暈眼花、心率加快、臉色潮紅等癥狀,但有的人機體對高血壓的反應不敏感,或者即使有身體的輕度不適癥狀而并為想到是高血壓的關系,時間一長會習慣高血壓的狀態,但疾病仍然會逐漸進攻人的身體,疾病一旦惡化或許就是致命的。因此,35歲以后最好定期測量血壓。
青蔥少年肯定沒有高血壓嗎?
17歲高中生沉迷游戲患上慢性高血壓
每月,在張懷勤教授的門診中,都會出現7-8例高血壓的中學生和大學生。其中,超半數人因學習、考試壓力過大出現“一過性”高血壓,還有一部分學生已患上了慢性高血壓,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。
所謂“一過性”高血壓,簡單地說就是應激激動 ,壓力過大或過于緊張時,機體進入應激狀態,腎素醛固酮系統分泌增加所引起的血壓升高,若脫離該狀態或服藥后,血壓則會自動恢復,“每逢考試季,都會出現一批這樣的學生”。這并不屬于慢性高血壓。
日前,一名17歲的高中生在門診中血壓被檢出180mmHg,且一直難以恢復到正常值。據門診記錄,該學生每天都有打游戲的習慣,玩起來就是一整晚,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,令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調節紊亂,交感神經長期處于興奮狀態,血壓上升。同樣,一名15歲學生的慢性高血壓與精神緊張狀態有關,一到考試或壓力過大時,血壓就會直線飆升。
對于這種持續性的高血壓,除了要幫助其調整精神狀態,最重要的是解除刺激疾病的因素。張懷勤表示,這些持續性高血壓青少年跟老年人一樣,需要長期服用抗壓藥,導致的并發癥與成年人相似,一般不治療,5年后或會損傷重要器官。
如何正視高血壓
30歲以下
每年要定期量血壓
31-40歲
每年要測量血壓2-3次
41-60歲
2個月測量一次血壓
60歲以上
一般2-3個月測一次血壓
1
部分慢性病人
有機會可以停藥
不僅是一過性的高血壓病人能康復停藥,有數據顯示,當前有5%的高血壓病人在血壓得到控制后,可以停藥。這些病人通常沒有家族史、遵從醫囑堅持服藥、生活作息方式健康、飲食低鹽低糖低油。
2
不愿過早服藥
易過最佳治療期
有人因擔心降壓藥會產生“抗藥性”,自認為癥狀不嚴重而堅持不用藥。其實,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,除了早期的輕度高血壓,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,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。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,反而會損害人體心腦腎等器官。
3
血壓恢復正常
也不能盲目停藥
一旦停藥,血壓會再次升高,血壓波動過大,會加劇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。正確做法是,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后,遵從醫囑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,一般只有那些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減藥量,而且減藥的過程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。
4
降壓需要平穩
并不是越快越好
降壓治療是遵守緩慢、平穩的原則,4?12周達到目標值。血壓下降過快、過低都容易發生缺血性事件,甚至會導致老年人并發腦梗死等嚴重后果。
根據血壓升高的不同,高血壓分為3級:
1級高血壓(輕度) 收縮壓140-159mmHg;舒張壓90-99mmHg
2級高血壓(中度) 收縮壓160-179mmHg;舒張壓100-109mmHg
3級高血壓(重度) 收縮壓180mmHg;舒張壓110mmHg
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收縮壓140mmHg;舒張壓
影響高血壓病的主要因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