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,和二十一世紀聯系的最深的,大概就是高考了,也算是科舉的一類,都是人們想通過考試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,然而考試的過程和內涵還是很豐富的,比如那些不為人知的囧事兒。
在唐朝時期,考科舉也是需要名氣的,有名氣,進科舉的可能性才大。那時有個叫李昌符,多次考取科舉都沒有中,他是個沒有半點名氣的人,他思索著,是該讓自己的名氣響徹長安,他的科舉夢才能更近一步。于是他開始大量的寫一些婢仆的詩,譬如“春娘愛上酒家樓,不怕歸遲總不憂。推道那家娘子臥,且留教住待梳頭”等等。這些詩很快就開始就在長安流傳,婢仆們聽了非常生氣,都在罵他。正是這樣的炒作,雖然不光彩,他卻是達到了目的。而沒過多久,他也如愿考上了科舉。這樣的說法對于科舉的不公平性似乎太大,但在那些現實和不可考證的后門面前,每一種都是可能并真實存在的,我們接受就好。
在晚清時期,有一場比較有趣的考試。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李鴻章身患瘧疾,才考了一科就渾身顫抖,身體難受的不能握筆繼續參加考試,正巧那時候的監考不是很嚴格。徐家杰做完試題便到處逛逛,想看看別人的完成度,考的怎么樣。來到李鴻章的位置,見他生病無法將寫好的兩篇草稿寫到答題紙上,就主動幫他抄寫了,最后,李鴻章以二甲三十六名考上了翰林,之后的事業之路也一路高升,成為晚晴不可多得的大臣,在歷史上也是書寫了燦爛的一筆。這樣說來,就不能怨監考的不嚴了,若不是監考不嚴徐家杰的代抄,歷史恐怕是另一番景象了。
在唐代,還有一個高考怪人,他叫段位晚,他有個怪癖,寫文章的時候要吃熱乎乎的煎餅,在科舉考試的時候也是如此,監考制度也是頗為人性化,準許他在考場上吃煎餅,當他寫到第八篇的時候,煎餅渣滓掉了一桌,他也吃了八個煎餅,與此同時,一篇美文也誕生了,他的奇葩真是讓人費解,可他吃煎餅完成的文章也是讓人贊嘆不已,可謂是怪才!
不論是什么時候,高考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圣的存在,哪怕是在今天,人們都是全力以赴的對待,何止一個專心,所以那些高考的囧事,一點也不可笑,是高考人對于夢的勇敢追求。
|